互联网站长

站长动态 好文分享 科技动态 站长工具 博客平台 B2B平台 文章投稿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缩略图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


已发布

分类

作者:

标签

自今年9月以来

幼儿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

的情况层出不穷

这让很多家长操碎了心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插图

专家介绍

肺炎支原体感染每3-7年

会呈周期性流行

今年7月以来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近400名

与往年相比,占比翻了一番

达到了80%左右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表示,上一次的高峰是在2019年,2020年因为疫情,肺炎支原体一下降到了低谷,今年又开始出现了,达到了高峰,今年本身就属于肺炎支原体的流行周期。

近期呼吸科收治的绝大部分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人主要是集中在5到15岁, 以年长儿为主,小年龄儿本身不是这个疾病的高峰期或好发的年龄。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插图1

支原体感染的早期症状

跟普通感冒并没什么区别

但是1到4周后

患者会进一步出现

干咳、长期低热、乏力等症状

继而发展为高热

甚至引发肺炎,危害不小

高热不退、持续咳嗽

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患儿家属的普遍描述

这是因为肺炎支原体

在进入人体后

会附着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

比较顽固

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小时候接种过肺炎疫苗

为什么依然会

感染支原体肺炎呢?

儿童感染科专家做出科普答疑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表示,并不是说打了疫苗以后就可以覆盖所有的病原,让儿童不再得肺炎。比如在肺炎链球菌里它的致病血清型其实有48个,我们打肺炎链球菌疫苗最主要的是预防儿童重症肺炎和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其他病原菌仍然可能会发生,针对性的支原体疫苗目前是没有的。

还有不少患儿家长

对于感染支原体肺炎后的用药

感到困惑

到底是用抗生素还是头孢?

近期有临床研究显示

90%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

对一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传统治疗方案表现效果不佳

甚至在用药后

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插图2

在临床治疗中

选用一些更为敏感的

抗肺炎支原体药物

比如米诺环素、多西环素

同时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能够迅速改善病症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插图3

那么,孩子在学校集体生活

如何做到疾病有效预防呢?

医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提醒,

第一,预防非常重要,流感疫苗可以进行很好的预防;

第二,儿童增加免疫力可以减少感染;

第三,呼吁生病孩子的家长不要太焦急,让儿童恢复以后再去学校,可以减少校园内交叉感染。

除此以外

医生特别提醒

高烧不退的儿童

必须及时就医

通过相关核酸筛查和CT诊断

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上海儿童发热猛增,这个“元凶”今年达到高峰!打了疫苗也没用?插图4

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病原体的一种,是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最小的非典型致病微生物。

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多见,潜伏期2-3周,症状出现1周内传播性最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部分患儿可伴有头痛、咽痛、耳朵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有些患儿表现为持续性高热,往往预示着病情严重;有些孩子咳嗽较为剧烈;婴幼儿多表现为喘息。

少数患儿会发展为危重症,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指出,儿童青少年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及时诊断是治疗关键。“如果你不及时救治还是会出现并发症,关键现在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比较严重,它对我们平时常用的阿奇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都很高,在这种情况下,病程就可能进行性加重,还有病程迁延发热一直不退,需要来医院在医生评估下进行量身定制的个体化的治疗。”

目前,前往医院就诊的支原体感染患儿年龄大多在四岁以上,以幼儿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为主,也会出现一人“中招”,全班“放倒”的情况。曾玫建议,孩子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尽量不要带病坚持上课。

“出现发热的症状建议还是要居家不要带病,至少你要体温退了,自己觉得体力能胜任课堂教育了再去,如果是你有轻症的一些呼吸道症状,建议这个有症状的孩子主动戴口罩,课间的时候不要跟同学在一起进行密切交流,这样能够保护周围的同学。”

常见问题QA

Q

预防支原体感染,可以打疫苗吗?

A: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同时,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康复后依然有再次感染的可能性。

Q

如何预防支原体感染?

A: 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

(1)戴口罩

在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要戴好口罩。

(2)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应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冲洗20秒以上。

(3)多通风

居家或是学习场所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

(4)营养均衡、科学作息

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5)做好防护

家中成年人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孩子容易被交叉感染,建议成人做好洗手、戴口罩等,避免带病照顾孩子。

做好防护

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综合新闻坊、话匣子

来源:新民晚报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亲子DNA鉴证科